行业新闻

重庆:促进乡村学校规建有序、提质有力GOGO体育

发布日期:2024-07-28  来源:

  GOGO体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公平问题,明确指出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特别是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

  截至2023年,重庆共有乡村义务教育学校2403所,占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总数3410所的70.5%;其中,全市乡村小规模学校比2018年减少527所;乡镇寄宿制学校比2018年减少348所。在乡村学校工作学习的师生分别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生的48.8%、42.9%[3],总体呈现出点多线长、量大面广、平稳减少的基本特征。近年来,为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重庆把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直面乡村学校生源锐减GOGO体育、师资流失及设备闲置等突出问题,持续激发制度活力,深度优化资源配置,在学校标准化建设、教师待遇保障、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富有成效的做法,走出新时代加强乡村学校建设的重庆道路。

  一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重庆将振兴“乡村教育”纳入《重庆市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意见》《关于统筹推进区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区县政府教育履职评价,形成了党委坚强领导、政府全力推动、部门协同配合、学校科学管理、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构建乡村教育发展“新生态”。

  二是强化学校经费保障。健全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持续加大对乡村学校的扶持力度,确保农村学校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等“三个增长”和“两个只增不减”。建立市、区县经费配套机制,经费投入持续向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倾斜,有效解决乡村学校发展的后顾之忧。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各区县在编制乡镇中心学校年度预算时,对村小(教学点)单独预算公用经费,确保乡村“麻雀点校”正常运转;切实关照寄宿制学校24小时运转的特殊现实,对乡镇寄宿制学校增加公用经费,保障“寄宿家园”有序运行。

  三是推动办学条件改善。全面推进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场地标准化建设,保障乡村学校的教室明亮、食安宿暖、操场宽广。截至2022年,全市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标准化率达92.6%以上,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依托“全面改薄”“能力提升”工程等项目,累计新建改扩建乡镇寄宿制学校1000余所,初步实现有寄宿需求的乡村学生有需尽住。

  一是动态优化乡村学校空间规划布局。因地制宜完善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指导意见,强化城乡间、区域间、学段间教育资源统筹,科学稳妥整合小、散、弱的小规模学校。切实保留了边远山区、民族地区有入学需求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及教学点。编制落实全市“十四五”义务教育薄弱环节与能力提升项目规划,办好目前留存的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跨部门综合提高闲置校舍等教育资源的社会再利用效益。

  二是稳步完善城乡教育协同结构布局。各区县以优质学校为“领军学校”,建立城乡间、学校间的教育集团或学区共同体。目前,全市41个区县均建立了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规范性制度体系,义务教育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占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80%以上。深入实施城乡学校“领雁工程”,依托课程创新基地和教研工作坊,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整体提升和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构建乡村智慧教育生态体系,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重庆云课堂等数字化教育资源平台,统一调配师资队伍、安排课程教学、开展研修计划、推进文化互融和实施质量评价标准,推动形成城乡教育“云端共同体”发展新格局。

  三是持续健全乡村学生支持体系布局。构建“身心健康+衣食住行学”支持性体系GOGO体育,确保学生学而不“厌”、学而不“辍”。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身心健康成长,26.3%的乡村学校有专职心理健康指导教师,100%的乡村学校有兼职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实施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政策,确保贫困生资助体系全覆盖。重庆部分偏远民族区县的乡村山高路远,各地探索构建乡村学生上下学交通服务保障体系,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没有一名学生因贫困或边远而失学辍学。各地坚持校内外多向发力,持续提高乡村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作业设计质量、课后服务质量、校外监管质量,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课后服务“5+2”全覆盖,学生参与率98.3%[4]。

  一是创新乡村教师编制配置。利用大数据精准测算师资需求。其中,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按照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确定编制,村小(教学点)按班师系数配置;建立乡镇中心学校与小规模学校编制捆绑统筹管理与使用新机制,促进教师在学区内合理流动。建立“区县一体、余缺调剂”的教师编制“周转池”制度GOGO体育,优先补充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推动优秀教师和管理人员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新建学校流动,全市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占比达26.6%,其中优质学校交流到农村薄弱学校占比达23.4%。

  二是实施乡村教师补充计划。自2013年起,由重庆师范大学、长江师范学院等5所院校按照“定向、免费、创新”三个方向,多途径开展乡村全科教师培养。目前全市已有7000余名全科教师充实到乡村学校。实施乡村教师学历达标工程,截至2022年,全市乡村小学、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均达99.9%以上。实施乡村教师“特岗计划”,全市每年招聘200名左右特岗教师到乡村最薄弱学校任教。

  三是做实乡村教师研修培育。以“领雁工程”等平台为实践载体,将100所城镇优质中小学示范校和100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项目学校结成对子,促进校级管理干部、教师全员提升。建立乡村优秀校长培养制度,5年来共有1600余名乡村校长参加了市级乡村校长专项培训。积极探索“互联网+”环境下在线网络教研组织策略,加强名师和名校网络课程建设,开展城乡学校“同步教研”“优课晒课”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协同高校建设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构建高校、区县教育部门、教师发展机构和中小学校“四位一体”的乡村教师协同育人机制。加大对全市4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17个重点帮扶乡镇的支持。

  四是激发乡村教师内生动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引导新生代乡村教师深入乡村生活,厚植乡村教育情怀。选树宣传“最美教师”及“最美乡村教师”,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广大乡村教师。不断优化岗位结构比例,在全国率先建立乡村学校高级岗位“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制度,按照3%的比例为乡村学校增设定向高级岗位。建立“大同城”待遇制度,区县按照“与公务员奖励性补贴水平大体持平”的原则设立义务教育学校超额绩效参考线年市内区县已全部达到“不低于”要求;对新聘用到乡村学校的高校毕业生高定2级薪级工资;从2014年起实施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

  一是实施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工程。将“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办好的民生实事。市教委印发文件明确薄弱学校办学的19项硬性“托底”标准。2021年制订全市“能力提升”5年工作规划方案,到2025年预计改造2900余所学校,覆盖全部乡村学校。强化项目管理,建立项目管理制度和适用性标准,出台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采购、绩效评价等管理办法,印发教学设备、信息化、生活卫生等设施设备配置指导方案。市教育评估院建立评估标准,每年对“全面改薄”和“能力提升”工程进行绩效评估。

  二是实施关爱保护工程。加大对乡村低收入人群子女的教育帮扶,确保国家资助及奖补政策精准落实;持续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计划,从安全、健康、教育、心理四个关键点建立跨部门的合作机制,全市每年约30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受益;综合采取随班就读、进特教学校和送教上门等形式,保障乡村特殊儿童受教育权,全市残疾儿童入学率连续4年超过95%;实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专项行动,将“两类学校”作为控辍保学重点监测点,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全员的市级“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动态管理系统”,通过全口径的学龄人口摸排核实和“大家访”“大调研”活动,推动全市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由“动态清零”向“常态清零”迈进。

  三是实施学校发展质量保障工程。出台重庆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标准,从办学方向、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学生发展等五个方面,分类评估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每年立项建设100个课程创新基地和100个教研工作坊,重点向乡村学校倾斜。通过建设一批教育家办学实验校、设立一批卓越课堂改革试验项目、培育推广一批优秀教学成果等方式,在乡村课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学校素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拟经过3—5年时间培育100所左右“重庆市素质教育质量保障示范校”,引导学校在完善制度、规范办学、增值发展上下功夫。

  四是实施教育质量监测督导工程。建立立体评价制度,印发区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小学美育工作、中小学体育工作、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等方案。全面实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为41个区县提出“点对点”的改进建议GOGO体育。深化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将每一所“两类学校”纳入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范围。进一步强化“两类学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探索建立完善的评估监测指标体系、标准和工具。对履职不到位、违反有关规定、县域教育教学质量下降且整改不到位的进行强力问责,以系统性监测和规范性督导推动缩小城乡差距。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教育帮扶服务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与策略研究”(BHA220108)的研究成果

  [1]习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N].人民日报,2016-9-10(1).

  [2]教育部课题组著.深入学习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5):194.

  [3]数据来源为重庆市教育事业统计数据、重庆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数据及《重庆教育发展报告》等.

  [4]刘宴兵.重庆:优质资源共享城乡发展共进以基础教育之力厚植人民群众幸福之本[J].人民教育,2024(8).

  (作者贾伟系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GOGO体育、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李龙系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谢伯平系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