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体育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深化产教融合发展,构建“融合”校企命运共同体。学校联合本地区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发展贡献度的企业,共同组建产业(企业)学院,打造产教融合发展联盟,形成由江苏明都汽车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合和圆缘中西面点企业学院GOGO体育、数字文化产业学院、遨博机器人产业学院、智能建造产业学院等组成的产业学院集群。
本学年,学校将利用产业(企业)学院这一平台,围绕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共同开展“五金新基建”:校企共建金专业(根据产业变化、高质量就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GOGO体育、校企共建金课程(优化课程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建金教材(创新教材形式,更新教学内容)、校企共建金师资(组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创新教学团队)、校企共建金基地(共建集实践教学、员工培训、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
共同体、产业(企业)学院的运行模式,以专业和专业群为基础,与相关行业头部企业合作,促进相关主体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人才供需对接,推动三链衔接,促进职教技能人才培养,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和水平。
建筑工程学院智能建造产业学院主要面向常武地区、辐射苏锡常都市圈的建筑行业与产业办学,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动常高职建筑类专业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与产业发展新需求,创新多元办学体制,探索建设以高职院校为主导,地方政府积极参与,高职院校、产业领军企业或行业协会为共同办学主体的现代产业学院GOGO体育。
学院以传统专业改造升级试点专业为主体,对接区域支柱产业产业链,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打造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为学校其他专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政院校企”共建共享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融合政府、研究院、学校、产业(行业企业集群)多方资源,深度融入地区智能制造产业集群,集成科学、技术、创新、知识、资源、信息要素,打造集“产、学、研、赛、创、用”六大功能于一体的新技术研究、应用、推广的工程中心及实践基地,助力常州智能制造产业快速、创新、科学发展,为常州市打造万亿级工业强市奠定坚实基础。
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对科学研究、项目开发、技术创新GOGO体育、学科建设、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等重大问题进行审议、决策、检查、指导、咨询、监督和协调,共同构建“政、院、校、产业(行业企业集群)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形成新时代产教融合“常高职模式”,领航长三角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江苏明都汽车产业学院由常高职汽车工程学院和江苏明都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牵头成立,是一个融合了7所职业院校及理想汽车在内的10家汽车集团公司的校企合作平台,学院积极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与实践中,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
学院充分发挥群体资源优势,搭建资源共享的校企合作平台,不仅涵盖传统汽车领域,更着重发展新能源汽车教育,转变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探索产教融合发展新方向。学院秉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工学交替、课岗证融通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水平产教融合师资队伍GOGO体育,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培养高技能人才。
数字文化产业学院成立于2022年6月,是常高职推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培养适应和引领数字文化产业化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项目。2023年,学院被评为常州市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和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高水平产业学院。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在专业交叉复合特色专业群打造、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共享和基地打造、学生技能培训和岗前培训等方面开展了深入探索,实现人才的精准培养和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合和圆缘中西面点企业学院由常高职经贸管理学院与武进区牛塘合和圆缘食品加工厂携手成立。2023年3月,合和圆缘获评江苏省第五批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
合和圆缘积极参与制定中西面点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初级、中级、高级培养阶段要求,引进企业一线技术主管和技术专家,到校参与实操课的现场教学;先后开展校企合作知识培训、企业文化教育实践和基础西式面点工艺知识课堂等活动。学院多次组织学生至企业进行认知实习,先后参观企业生产车间、烘焙活动文化基地、员工宿舍和食堂,感受企业文化。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将共同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
遨博机器人产业学院成立于2020年2月,是校企双方联手打造的全国首个“现代职教综合体”,即集技术研发、科技服务、专业建设、师资培训、教学实训、生产实践、社会培训、行业竞赛、学生就业、创新创业于一体的职教综合体。
学院以产业需求和产业技术发展为导向,培养具有较高职业技能、创新能力以及国际竞争能力的机器人产业人才。校企协同科研创新,丰富机器人在工业、农业与服务业的应用创新;以产业学院实训基地、教师及教材等为资源,面向学校区域开展机器人产业“四技”服务,助力机器人产业发展,推进产教融合管理体制、投入体制、办学体制、科硏体制改革,形成科硏与教学协同发展的职业教育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