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新闻

GOGO体育中国最美大学新晋全球100强

发布日期:2024-09-22  来源:

  GOGO体育江城多山,珞珈独秀,聚山水之灵气,搭古朴宫殿式建筑群。一座百年学府矗立于此,散落三月天的“樱花雨”,书写最美大学的诗意。

  九省通衢,古来重地。于首义之地酝革命气血GOGO体育,在近代风云中与民族命运同频。拥有百卅历史的大学,以深厚的人文底蕴闻名于世。

  以美景和人文著称的武汉大学,如今在世界学术舞台上,正扶摇直上,挥斥方遒。

  近日,2024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正式发布,武汉大学首次挺入全球百强就跻身第89位,全国第10位。仅在过去的一年里,武汉大学在三大顶级期刊Cell、Nature、Science(以下简称CNS)就发表9篇论文,实现了CNS“大满贯”,总数居全国高校第9位。

  正面写“国立武汉大学”,背后书“文法理工农医”,在武汉武昌街道口劝业场,有一座才修缮不久的老牌坊,向东南便可通往武汉大学。

  在成为“国立武汉大学”之前,武大最初的名字叫“自强学堂”。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湖北自强学堂,他认为“自强之道,以教育人才为先”,故取“自强”二字,自此,匡时济世、奋斗不止的“自强”精神便成为武大精神的不竭源泉。

  几经演变,历方言学堂、国立武昌大学、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28年,学校正式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披荆榛,拓荒野,化荒郊为学府”,在珞珈山的新校址,武大树木亦树人。不到十年,国立武汉大学就已声名在外。

  如今,人们会用“珞珈”来指代武大,校歌中的第一句便是“东湖之滨,珞珈山上”。珞,有石头坚硬之意;珈,意为玉做的发饰。这两个字,出自时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首任院长的闻一多之手。对于“珞珈”二字,已故的武大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美学家刘纲纪曾诠释为“珞珞如石,光辉如玉”GOGO体育,意指武汉大学的品格既有石的坚强,又有玉的光辉。

  时局愈是艰难,这所大学愈能显出其坚毅、沉实的品格。1938年,武大不得不远走西南,西迁至四川乐山(时称嘉定)继续办学。溯长江,历宜昌、巴东、万县、重庆,抵宜宾,之后折向北行,逆岷江而达乐山。在乐山,师生们用掺有沙子、煤屑、稗子、稻谷的“八宝饭”充饥,把报纸当鞋垫,校长养猪,教授种菜,还受到“疤病”的滋扰。

  校址虽移,文脉未断。乐山的8年,是国难的8年,也是抗争的8年。主体高8米,台基长宽8米——这座于2013年落成的“国立武汉大学西迁纪念碑”用“8”来铭记武大在乐山的8年。若要一窥这一时期的武大,后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的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的一句线年造访武汉大学回国后说“在四川嘉定,有人在可以遥望西藏山峰的一座宗祠(指理学院所在地李公祠)里讨论原子核物理……”

  131年风雨岁月,于1950年改称武汉大学,世纪之交四校归合,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成组建新的武汉大学,自此继文统,续学脉。

  “武汉市处九省之中央,相当于美国的芝加哥大都市。应当办一所有六个学院———文GOGO体育、法、理、工、农、医,规模宏大的大学。十年之后,学生可达万人。”这是武汉大学首次提出“文法理工农医”的理想,1929年2月,国民政府任命王世杰为国立武汉大学首任校长,他曾多次提到对国立武汉大学的构想,说正在建设中的武汉大学“不办则已,要办就当办成一所有崇高理想,一流水准的大学”。

  尽管老牌坊上早早就刻下“文法理工农医”之梦,但在重建牌坊的1934年,武大尚只建成了文、法、理、工四大学院,两年后农学院方成立。直到1946年,教育部令国立武汉大学设立医学院,六大学院的最后一块拼图终于接上。据1948年出版的《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当时全国31所国立大学,除中央大学设有7大学院外,建成6大学院的仅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台湾大学等少数几所大学。

  武汉大学的“进步”令人瞠目。1927年建校前夕,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与刘树杞同为新大学筹备委员会成员的李四光,给武大提出的定位是“中部之学术中心”。而到了1937年,国立武汉大学已经和当时的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以及国立浙江大学在全国进行统一联考招生,史称“五大名校联考”。

  怎么办好武大?六个字是不能不说的——大楼、大师、大学。绕东湖水,拥珞珈山,占地5000余亩,武大之大,足够日行三万步。虽说“所谓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但大楼对容纳“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大学”实在是重要。

  位于珞珈山东南麓的第一教职员住宅区“十八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武大筑巢引凤,“电话、冰柜一应俱全,厨房的炉灶烧白煤,炉膛有盘状水管,可以为三楼洗浴间提供热水,这在当时中国是为数不多的”。“十八栋”落成后,叶雅各、杨端六、陈源、刘秉麟、查谦、刘永济、刘博平、汤佩松、袁昌英、王世杰、王星拱、周鲠生等都曾入住,这些大师们为武大的学科建设打下了基础。

  131年办学史,“文法理工农医”奠定了如今6大学部、13个学科门类、34个学院的雏形。从全国第一到世界一流,武大在学科门类设置“广而全”的同时,其学科实力也堪称“高精尖”。2023年,仅全球百强学科,武大就有25个之多,遥感技术、水资源工程位列全球前5,矿业工程、图书情报科学、地球科学等17个学科位列全球50强,其中遥感技术自2017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发布以来,一直高居首位。2023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武大位居全国前三的就有6个学科。

  时隔8年,武大老斋舍樱顶的琉璃瓦又换新了。自樱顶阁楼修缮以来,每天都有学生到施工现场翻找瓦片留作纪念。这座位于樱园的老斋舍是武大年龄最大的学生宿舍,朱窗碧瓦、木椅铜闩,一如上世纪30年代初建时的风貌,但里子却是中央空调、Wi-Fi全覆盖、智能用电。公开报道显示,武大最新宿舍于2021年“开盘”,与老斋舍相隔近90年。

  1939年8月的乐山,日寇空袭,满目疮痍,武大学子奔走施救。一如80多年后的武汉,武汉大学的师生及校友主动请缨,冲锋在抗疫第一线,与新冠病毒艰苦鏖战。诚如曾在武汉大学任教的叶圣陶先生感叹:“教育奏效,青年有为,舍己为群,何事不成!”

  山水人文,共筑武大。梅园、松园、枫园、桂园……从近百栋宿舍楼宇间,走出了70余万人才,仅两院院士就有100余人。从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到西电东输,武大人服务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奋战一线;从南北极科学考察到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聚焦科技攻关,不断取得新突破;从马协型、红莲型杂交稻、高频地波监测雷达再到GPS全球卫星定位与导航、高性能混合动力电池,打造应用型科技成果,坚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一代代武大人薪火相传,为武大的“自强”精神添上最生动的注脚。

  去年年底,习曾给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师生代表回信,肯定武大师生坚持极地科考事业的事迹。自1984年中国首次南极考察开始,武汉大学先后共有近200人次参与,建立了我国东西南极测绘基准,测绘出覆盖20多万平方公里的南极地图。

  珞珈山上风云际会,周恩来、董必武、陈潭秋、罗荣桓曾在这里指点江山;辜鸿铭、竺可桢、李四光、闻一多、郁达夫、叶圣陶、李达等曾在这里激扬文字。“办顶天立地之大学,育顶天立地之人才。”武大已形成“院士方阵”,在最新的2023年院士增选中,共有6位武大人当选院士。截至2023年底,学校共有1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1931年、1934年、1993年、2013年,80余年间,武汉大学校门牌坊四易其身。2013年9月,开学前夕,新校门牌坊正式亮相,造型与建于1934年的老牌坊别无二致,也无甚不同地,一年又一年,继续指引新生步入武大,又目送毕业生离开珞珈。

  1930年3月,《国立武汉大学社会科学季刊》《国立武汉大学文史哲季刊》《国立武汉大学理科季刊》同时创刊,是如今三本核心期刊《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新闻与传播评论》《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的前身。如果时间可以用作形容词,94年办刊史是武大潜心做研究的缩影。

  “一生只做两件事”的唐长孺,先后三次点校《二十四史》,远赴新疆近二十载寒暑编印十册《吐鲁番出土文书》,开创中国吐鲁番学;毕生投入“冷门绝学”的宗福邦,带领团队甘守清苦半世纪,皓首穷经数十载,完成2600万字的《故训汇纂》《古音汇纂》编撰;“哲学卫士”陈修斋,与人合著的《哲学史简编》成为新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独立负责组织、翻译、校选、编辑的《资产阶级哲学资料选辑》20辑是我国学者当时了解现当代西方哲学的主要窗口;曾是珞珈山“镇山之宝”的韩德培,开创国别国际私法研究的先河,建立新的国际私法理论体系,提出的有关国际私法范围的“一体两翼”论被广泛引用……人文薪火,百年传承,武汉大学俨然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与学术高地。

  能“顶天立地”,自立自强,更能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贡献“武大力量”。今年6月,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作为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技术体系的重要开创者之一,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遥感卫星研究落后发达国家几十年、国外技术封锁与国内条件受限的多重困境下,李德仁院士立志“用最短的时间去追赶、赶超”,倡导并建立了中国人自己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超越。

  面向“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规划设计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大型水利枢纽和引调水工程,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共建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先后在红莲型、马协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新质源的发现与利用等方面取得原创性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红莲系列杂交稻在国内外累计推广面积超4.5亿亩;医学部每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500多项,近年来在Nature、Cell、LANCET、JAMA、NEJM、PNAS等国际顶尖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40多篇。

  毫无疑问,仅停留于“网红”大学的注解和识读,并不构成万分之一的武汉大学GOGO体育。这所131岁的大学,承自强学堂之风GOGO体育,开高校教育改革先河,匡时济世,弦歌不辍,不仅成就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也令世界瞩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