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体育学校始于1906年丽江府中学堂师范简易科,1913年改设省立第六师范学校,1942年创办国立丽江师范学校,1956年创建丽江师范学校,1968年更名丽江地区师范学校,1995年再更名为丽江民族师范学校;1978年开设丽江师专班,1984年在丽江师专班基础上建立丽江教育学院;2001年丽江教育学院与丽江民族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新的丽江教育学院;2006年丽江教育学院改制为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4年5月31日教育部同意以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基础设置丽江师范学院。历经118年的办学实践,学校形成了“百年师范教育传统深厚、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示范显著GOGO体育、服务滇西北发展卓有成效”的办学特色,为滇西北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边疆和谐稳定、基础教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占地面积965.68亩,校舍总建筑面积31.21万平方米,另有非产权独立使用面积4.00万平方米。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艺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等12个学院,其中教学实体型学院10个。建有一支信念坚定、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比超过60%。荣获云岭学者、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省级人才称号5人,获市级人才称号29人;荣获全国优秀教师、云南省师德标兵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的教师20余人。建有附属幼儿园2所、附属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1所、附属高中2所,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4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32个。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070.24万元。有馆藏纸质图书96.81万册,生均109.54册;另有电子图书18.49万册GOGO体育。
学校建校以来培养了6万余名各类人才,涌现出了“七一勋章”获得者、燃灯校长张桂梅等一批杰出校友,培养了4万余名以杰出长期扎根基层的中小幼教师,被誉为“滇西北教师的摇篮”;累计有近万名毕业生成为滇西北三州市党政机关GOGO体育、事业单位、公司企业的中坚骨干GOGO体育,为助力地方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现开设有小学教育、体育教育、英语、生物科学、美术学等5个本科专业,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34个专科专业。2018年以来,学生在省级及以上竞赛获奖756项,专科生升本率持续向好,最高达76.42%,2018-2023年毕业生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5.75%以上。
2018年以来,学校新增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1个、省级科研平台2个GOGO体育,成立“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科学技术协会”。新增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7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43项,累计项目经费1021万元;公开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24篇;出版学术著作51部;获授权专利97项,被党委政府、行业产业采纳咨询报告309份;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获奖50项。
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滇西北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服务滇西北基础教育发展,促进教育振兴乡村和乡村教育振兴,建有全国人文与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基地、云南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丽江市张桂梅师德教育馆等;设立“丽江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基地”,培训滇西北中小幼教师达7万余人次。服务滇西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培养培训了1万余名文化旅游专业人才。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学校成功获批“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建有丽江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服务滇西北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建有滇西北民族艺术传承基地,在纳西族东巴文化传承创新方面作出了独献,探索和形成了教师、课程、教材、科研、学生“五位一体”的传承体系。
学校扎根丽江办大学,完善“校地共建、城校共生”协同育人机制。2020年10月在教育部的协调下,学校被列入由华东师范大学牵头,携手南京晓庄学院、长沙师范学院、云南师范大学“组团式”对口支援的高校,探索形成“1+3+1”的对口支援模式。2022年4月学校被列入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重点支持院校,以“1+M+N”的组团形式,由华东师范大学牵头,上海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参与,共同支持学校高质量发展提升。叠加两个项目,探索形成了“1+5+3+1”的协同提质模式,整体提升学校和师范专业办学水平。通过拓展与行业企业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深化产教产学融合,服务地方发展,服务学生发展。服务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积极与菲律宾、泰国、缅甸等国高校开展人才培养的交流合作。
学校坚持“扎根丽江,立足滇西北,服务云南,面向全国,融入一带一路”的办学定位。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夯实师范类专业主体地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办出特色、办出水平,重点培养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及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云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努力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