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新闻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GOGO体育产业

发布日期:2024-04-11  来源:

  GOGO体育近年来,山东省坚持把职业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全国率先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新高地。山东轻工职业学院按照全省职教发展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坚持“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思路,深入开展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形成了“校企共营、专业共建、人才共育GOGO体育、团队共长、资源共享”的产教融合“五共”模式

  体制机制不完善,是导致校企“合而不融”的最大障碍。学校通过校企联合共建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共同体、订单班,让企业由人才的被动使用者,转变为人才的主动培育者。

  一是校企联合共建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学校与上海赛特丝绸进出口有限公司、嘉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业内龙头企业合作,共建国际时尚学院、嘉环ICT产业学院等5个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实现产权结构的多元化。产业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充分发挥企业在办学中的主体作用,将学院建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和继续教育于一体的多功能基地;学院实行类企业化运行模式,以目标为导向重构绩效考核体系,用责任和效益把校企牢牢捆在了一起,有效破解了校企“一头热一头冷”和“两张皮”的困局。学校6项案例入选全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优秀典型案例。

  二是多方参与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学校联合行业头部企业和高水平高等院校,牵头发起成立了全国丝绸、全国通信网络、全国数字商贸3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参与20余个全国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各个共同体、联合体跨区域汇聚产教资源,有效促进产教布局高度匹配、服务高效对接,有效助力行业企业发展。

  三是校企合作设立订单班。学校先后与鲁泰纺织、博汇纸业、山东吉利新能源、新华制药、山东莱茵科斯特等公司设立订单班,校企双方共订人才培养方案、共享人才队伍、共育专业人才,累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1万余人。通过这种企业人才的“按需培育”,既解决了企业急需专业人才自己无条件培养的问题,也解决了学校人才培养把握不准市场需求的难题,还实现了学生入学既入职、毕业既就业的多赢。

  学校建立专业动态管理和分类评价机制,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及时调整优化专业,形成了专业根植产业、人才培养精准服务经济发展的良好格局。

  一是精准设立专业。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动态优化专业设置,不断提升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目前,全校现有专业34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国家骨干专业2个、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品牌专业群、特色专业8个,驻淄高校品牌专业4个,与省“十强”产业匹配度达100%。

  二是合力做优专业。学校将“科技、时尚、绿色”作为专业建设方向,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发展机制,以专业集群带动专业上层次、上水平。时尚创意专业集群与鲁泰纺织、大染坊、海润丝绸等企业合作,聚焦纺织服装产业链“绿色面料设计与开发→时尚创意服装设计→智能化服装生产”等产业中高端,培养数字化时尚设计人才,助推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学校成立以来,累计为全国丝绸纺织服装产业输送3万余名技术技能人才。现代通信技术专业集群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浪潮通信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等单位紧密合作,建成群内各专业共建共享的校外实训和就业基地,每年为企业培训员工6000余人次,服务中小微企业20余家。

  三是将产业嵌入专业。针对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学校建立了专业与产业对接的良性循环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虚实融合、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真实项目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工学交替开展识岗实习、轮岗实习和跟岗实习,实现技术技能和人文素养的递进提升。在此基础上,实施与企业需求紧密对接的产学研培创项目,形成“接单-设计与生产-交付”的综合实践路径,实现“作品-产品-商品”的有效转化。

  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匹配度低,是当前职业教育的最大短板。学校将企业需求融入教学周期,企业全过程参与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重构、模块教学设计,形成了 “校企同创新、专业同建设、人才同培养、团队同成长、资源同享用”的 “五同”育人机制。

  一是深化“引企入教”改革。依托国际时尚学院、嘉环ICT产业学院、世博动漫学院等混合所有制学院,引导企业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将产业要素嵌入专业建设全过程GOGO体育,实现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快速匹配。

  二是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学校现有校企合作单位573家,建有校内实习实训场所144个,校外实训、教学与科研基地等290余个。在实践教学层面,做实“校中厂”,让企业扎根学校。以服装智造中心、北京德艺佳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校中厂为依托,以工学结合教育为核心,围绕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共建共享课程资源。在生产教学层面,做实“厂中校”,让学校进驻企业。依托青岛世博华创国际产教融合实践基地、歌尔工学院等厂中校,校企一体化制订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和实训标准,院校导师与工匠导师共同设计实践教学方案,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和现场工程师培养。

  三是校企共建育人平台。学校获批28个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校企合作建立“世赛、国赛、省赛、市赛”四级师生竞赛体系,将技能竞赛、项目活动有机嵌入育人全过程,建立“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将华为认证、双“11”企业项目、影视后期制作等教育资源、岗位资源、社会资源引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以“岗”促教、以“课”促改、以“赛”促学、以“证”改评等方式,实现训育并举、综合育人。

  以校企共建为突破口,打通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渠道,使教师主动融入经济社会主战场,聘请企业高技能工匠到学校兼职任教,形成校企高端人才“双向交流、共生共长”的常态化机制。

  一是专业教师到企任职利企利校。依托校企合作企业,每个专业设置1-2处教师企业工作站,校企双方实行资源共享、人才共济、成果共用,联合开展课题研究、技术研发、团队建设、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学校现已建成57个教师企业工作站,教师参与企业科技项目研发、生产管理等实际工作,构建起企业“出题”、教师“解题”、学生“参与做题”的互动模式。学校与鲁丰织染有限公司、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微纳米气泡水洗新工艺GOGO体育,年减排废水 50 万吨,减排浆料等助剂 2 万吨,节水 30 万吨。

  二是能工巧匠到校兼职利校利生。学校健全兼职教师选聘、教学、管理、考核等相关制度,从企业一线聘请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工匠,全面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科研攻关、课题研究、项目推进、成果转化等,补齐学生操作技能短板。大力实施产业教授特聘行动,聘用企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与学校教师组建“教学拍档”,结对共同承担课程开发、课堂教学和工作室建设等,以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企业文化丰富教学内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GOGO体育。

  三是科教融汇实现校企双向赋能。学校依托智慧校园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高等学校数字化创意设计协同创新中心等5个省、市级科研平台,将科技创新融入学校教学环节,支持专业教师主动对接企业,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开发和转化推广应用。师生在国家级一类大赛获奖5项,省部级大赛获奖1200余项。学校荣获82项省级科研成果,获得授权专利117项,帮助企业有效解决了技术难题。

  依托“政校企行”多方资源,建立生产性实训中心、创新创业基地,以市场化、专业化手段,促进产教、校企深度融合。

  一是引进优质资源。对标纽约帕森斯学院、意大利马兰戈尼学院等知名院校人才培养理念、课程教学标准,实施“双带头人”培育计划,多途径引聘高校专业带头人、头部企业技能大师、能工巧匠,组建“专家+技师、工程师+设计师”三位一体教学团队,打造全新教学生态。依托校内工作室和 20 多个独立设计师品牌运作平台,开发了“齐锦工坊”“青悠坊”“山轻袂”等多个品牌,推出 30余款文创产品,推动教学内容国际化、教学成果市场化。

  二是发挥平台优势。校企合作建设丝绸纺织服装全链路数字化展厅,以及一系列以数字为基础的时尚创意教学空间,对标丝绸纺织服装国际前沿,以数字技术技能人才助推企业运营效率提升和商业模式转变,助力丝绸纺织服装企业由传统的以产定销,变为现在的以销定产、“零”库存运营。校企双方投入 6000余万元,打造“一园四中心” (1960 丝绸创意园、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时尚创意中心、服装智造中心、丝绸文化中心)实践教学基地,校企携手开展教育教学、设计制作、艺术展陈、时尚走秀、旅游研学、文创展示。

  三是参与国际合作。在金边和达卡建设“中柬服装工艺”“中孟现代纺织”2个海外职教基地,参建几内亚、刚果金2个海外职业技术学院项目,与印尼多媒体学院深度合作院校数字化转型建设,积极参与以纺织服装、现代通信、智能制造行业为核心的国际化教学、课程标准制定,积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化教学资源,常态化开展技能人才、管理人员培训,协助企业输出中国行业标准和管理规范,打造对外交流合作新平台。

  下一步,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将聚焦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加力提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等重点任务,下大力气推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不断延伸教育链GOGO体育、服务产业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支撑供应链,创造更多更好地“轻院典型”“轻院经验”“轻院模式”,努力在融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走在前、开新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