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体育在武乡县东部的蟠龙镇,有一个幽静的村庄——温庄村。这里山大沟深,地下煤炭资源丰富,地上宜林面积广阔,连续多年获得“市级文明村”“县级红旗党支部”等荣誉称号。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曾经在这里创办了八路军卫生部玻璃厂、酒精厂等。特别是在这里诞生的八路军军工部——太行工业学校,为八路军军工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技术人才,被誉为“人民兵工第一校”。穿越岁月的河流,我们来到太行工业学校旧址,重温那段尘封的往事。
温庄村距武乡县城40来公里,我们一行从县城出发驱车前往,经崭新的红色旅游专线,四五十分钟路程便到达目的地。停下车来,村党支部书记杨树伟早已在村口等着。他热情地招呼着我们,一边往旧址走,一边给我们介绍。太行工业学校旧址是一座老院落,承载着一段辉煌的革命历史。抗战时期在此创建的太行工业学校,开创了我党军工教育事业的先河,充分体现了在小米加步枪的年代里我党的远见卓识。
1940年9月,八路军军工部召开会议指示:要尽快开办工业学校,吸收有知识的青年和工人,为军事工业培养管理干部和技术人才。为了使工业学校顺利开学,决定在抗大特科大队的基础上创办干训队,特别注重要挑选一部分有特长、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来做教员。军工部当即从抗大特科大队挑选了部分特种兵技术干部、学员,成立军工部干部训练队。
不久,根据八路军总部要求,为配合百团大战第三阶段反“扫荡”作战,军工部机关编制为两个梯队,干部训练队编在第二梯队,开赴武乡砖壁村,军工部一、二梯队作为战斗预备队组织参战。战斗结束后,就选址温庄村驻扎下来。
1941年初,各部队选派的学员通过敌人层层封锁线,陆续从四面八方来到学校。这些学员来自冀中军区、冀鲁豫军区、太行军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八路军总部直属单位等。5月初,太行工业学校在温庄村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根据文化程度分别编为机械班GOGO体育、矿冶班、化工班,还有普通班、预科班和会计班。校长由军工部刘鼎部长兼任,总部还派柳沟铁厂副厂长、英国留学生、冶金工程师刘致中担任副校长,并主持日常工作;李非平任教务主任,厉瑞康任教导员,夏明任党支部书记。
学校的教学方针是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工厂实习相结合,注重实际、学以致用,特别强调熟练。开学典礼时,刘鼎校长明确指出:“工业贵在应用,工校的校训是实际。要应用、要实际,必须从熟练上通过。”
课堂讲授是教学的主要环节和基本形式,师生在场院里、大树下或窑洞内上课,门板当黑板,背包当坐凳,膝盖当课桌。尽管条件艰苦,师生的热情都很高,课堂秩序良好,教师讲课也非常认真,深入浅出、具体生动、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精讲多练,复习作业题全批全改,深受学员欢迎。
太行工业学校地处敌后根据地,她既是教学单位,又是武装队伍。为适应战争环境,学校制定有两套计划,即平时的教学计划和战时的反“扫荡”计划。学校还建有一支武装自卫队,队员是从各教学班挑选出来的,多为具有战斗经验的员。他们一手拿书、一手拿枪,平时在教学班里学习,并挤出一定时间进行军事训练。战时按自卫队编制集中,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既是学校的护卫队,又是军工部机关的警卫队,保卫着学校校部机关、首长和师生的安全。
1942年5月,敌人集中兵力对太行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太行工业学校也处于包围圈中,普二班班长、员吴剑英带领几名女同学在山里转移时GOGO体育,与敌人相遇。他果断地对大家说“:我在前,你们在后,拉开距离,你们听到响声就向后转。”当他在前面探路被敌人包围后,就毫不犹豫地拉响手榴弹,壮烈牺牲,用生命保卫了战友的安全。
副校长刘致中带领学员,在崎岖峻峭的山路上转移突围,为预防遇到搜山的小鬼子,决定将队伍排成一行,拉开距离,一旦前面发生意外,后面的队伍立即掉头向其他方向突围。行进中,一行人突然遇到一处三丈余深的悬崖,悬崖边只有一条尺余宽的小路,而且有裂缝,如果在通过时坍塌,学校唯一的运输工具——小毛驴就会掉进深沟。于是,刘致中决定先由自己来探路,如果自己能过去,再让毛驴和后边的同志们过。刘致中踏着险路一步步地往前挪,突然土方坍塌了,掉落悬崖的副校长刘致中英勇牺牲。
敌人的“扫荡”结束后,师生们陆续回到学校,刘致中的妻子、工校教员赵岱娥却一直等不回自己的丈夫,她在急切等待中写下一首小诗《念归》:“何事误归期,茫茫无消息。夜深人静时,孤雁霜天啼。”可最后等来的还是丈夫牺牲的噩耗。
太行工业学校是中国成立的第一所军事工业学校,为抗日根据地各兵工厂培养出 400 多名军工管理干部和技术人才,成为新中国军事工业技术传播的摇篮,支援了华北敌后游击战争,继承和发扬了抗大的革命传统。太行工业学校为培养八路军军工人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杨树伟介绍道,现在村里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不多了,所以讲述红色故事的重任就落在他的肩上。他又调查又采访,还买来了许多资料学习。太行工业学校在这里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军工技术人才,他还发现这所学校非常特别,不仅有本科专科,而且还有小学幼儿园,可以说是一个从幼儿园到大学的一贯制学校。当时,由于学员文化基础不同,进行分级教学,文化素质较高的学员,直接进入本科班、专科班学习;文化素质差的学员,在普通科,集中补文化课,待考试合格后升入专科班;还有只读过几天私塾的学员进入预科班,主要学习国文、算术和政治,相当于高小到初中的文化知识,成绩合格后可升入普通科。由于兵工厂的专家、技工都带着妻子、孩子,这些小孩在厂区不仅不能读书识字,还很危险,因此学校就办起了幼儿园。
1942年后,根据地进入极端困难时期,太行工业学校师生积极响应八路军总部号召,开荒80余亩,抢种蔬菜,秋天共收获萝卜、蔓青4万余公斤。为了减轻根据地人民的负担,学校师生吃粮标准也由每人每天一斤半降到14两(16两制)。粮食少了就用野菜和树叶合煮充饥,生活非常艰苦。
太行工业学校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几经变迁,饱经沧桑,薪火相继。建校八十年的光辉历程,在温庄人民兵工第一校的旧址展览中,可以看到,诞生在这个小山村的兵工学校,今天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名牌大学——中北大学,成为著名的兵工七子高校之一。
杨树伟说:“中北大学的前身是太行工业学校,这个大家都知道,可还有一所名校也是在这里诞生的,你们知道是哪一所吗?”接着他介绍道,前段时间又有一所高校在此寻根,这所高校就是河北科技大学。1949年8月,太行工业学校更名为华北兵工职业学校。不久分出职校二部到河北办学,几经变迁发展成河北机电学院。1996年5月,在河北机电学院基础上,合并河北轻化工学院、河北纺织职工大学等组成河北科技大学。
前来参观的人群,怀着敬仰之心,在这里听取了八十年前艰苦地建校、办学故事,仿佛在这旧址上与革命先辈们展开穿越时空的对话,透过历史的缝隙,感受伟大而卓绝的太行精神,激励我们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致知于行,开拓创新,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核!
太行工业学校时期,师生克服重重困难,精心探索,勇于创新,发明“缸塔法”制造硫酸、“闷火法”韧化炮弹弹体、 “坩埚炼铜锌法”炼制枪弹,被称为根据地“三大创造”,堪称我军科技创新“从零到一”的典范。
烽火岁月,历史功勋,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近几年,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他们寻找革命前辈的足迹,体会艰苦创业的不易,把光荣兵工校史世代相传,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如今,温庄村的百姓生活祥和而幸福,当年那段远去的历史,正在成为创造美好未来的不竭动力。
杨树伟指着旁边十余处民居说,这些民居当年都是教职工和学员办公、学习、居住的地方,省市专家多次考察调研确认,都在保护范围之内,中北大学与武乡县文物部门商定,要充分利用革命熔炉的红色资源,进行共建活动和重点开发,把太行工业学校旧址打造成为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成为红色旅游景区,打造成为重现老一辈革命家风采、学习传承先烈们浴血奋战铸就伟大太行精神的新阵地。(郝雪廷、白露)
在武乡县东部的蟠龙镇,有一个幽静的村庄——温庄村。这里山大沟深,地下煤炭资源丰富,地上宜林面积广阔,连续多年获得“市级文明村”“县级红旗党支部”等荣誉称号。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曾经在这里创办了八路军卫生部玻璃厂、酒精厂等。特别是在这里诞生的八路军军工部——太行工业学校,为八路军军工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技术人才,被誉为“人民兵工第一校”。穿越岁月的河流,我们来到太行工业学校旧址,重温那段尘封的往事。
温庄村距武乡县城40来公里,我们一行从县城出发驱车前往,经崭新的红色旅游专线,四五十分钟路程便到达目的地。停下车来,村党支部书记杨树伟早已在村口等着。他热情地招呼着我们,一边往旧址走,一边给我们介绍。太行工业学校旧址是一座老院落,承载着一段辉煌的革命历史。抗战时期在此创建的太行工业学校,开创了我党军工教育事业的先河,充分体现了在小米加步枪的年代里我党的远见卓识。
1940年9月,八路军军工部召开会议指示:要尽快开办工业学校,吸收有知识的青年和工人,为军事工业培养管理干部和技术人才。为了使工业学校顺利开学,决定在抗大特科大队的基础上创办干训队,特别注重要挑选一部分有特长、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来做教员。军工部当即从抗大特科大队挑选了部分特种兵技术干部、学员,成立军工部干部训练队。
不久,根据八路军总部要求,为配合百团大战第三阶段反“扫荡”作战,军工部机关编制为两个梯队,干部训练队编在第二梯队,开赴武乡砖壁村,军工部一、二梯队作为战斗预备队组织参战。战斗结束后,就选址温庄村驻扎下来。
1941年初,各部队选派的学员通过敌人层层封锁线,陆续从四面八方来到学校。这些学员来自冀中军区、冀鲁豫军区、太行军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八路军总部直属单位等。5月初,太行工业学校在温庄村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根据文化程度分别编为机械班、矿冶班、化工班,还有普通班、预科班和会计班。校长由军工部刘鼎部长兼任,总部还派柳沟铁厂副厂长、英国留学生、冶金工程师刘致中担任副校长,并主持日常工作;李非平任教务主任,厉瑞康任教导员,夏明任党支部书记。
学校的教学方针是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工厂实习相结合,注重实际、学以致用,特别强调熟练。开学典礼时,刘鼎校长明确指出:“工业贵在应用,工校的校训是实际。要应用、要实际,必须从熟练上通过。”
课堂讲授是教学的主要环节和基本形式,师生在场院里、大树下或窑洞内上课,门板当黑板,背包当坐凳,膝盖当课桌。尽管条件艰苦,师生的热情都很高,课堂秩序良好,教师讲课也非常认真,深入浅出、具体生动、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精讲多练,复习作业题全批全改,深受学员欢迎。
太行工业学校地处敌后根据地,她既是教学单位,又是武装队伍。为适应战争环境,学校制定有两套计划,即平时的教学计划和战时的反“扫荡”计划。学校还建有一支武装自卫队,队员是从各教学班挑选出来的,多为具有战斗经验的员。他们一手拿书、一手拿枪,平时在教学班里学习,并挤出一定时间进行军事训练。战时按自卫队编制集中,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既是学校的护卫队,又是军工部机关的警卫队,保卫着学校校部机关、首长和师生的安全。
1942年5月,敌人集中兵力对太行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太行工业学校也处于包围圈中,普二班班长、员吴剑英带领几名女同学在山里转移时,与敌人相遇。他果断地对大家说“:我在前,你们在后,拉开距离,你们听到响声就向后转。”当他在前面探路被敌人包围后,就毫不犹豫地拉响手榴弹,壮烈牺牲,用生命保卫了战友的安全。
副校长刘致中带领学员,在崎岖峻峭的山路上转移突围,为预防遇到搜山的小鬼子,决定将队伍排成一行,拉开距离,一旦前面发生意外,后面的队伍立即掉头向其他方向突围。行进中,一行人突然遇到一处三丈余深的悬崖,悬崖边只有一条尺余宽的小路,而且有裂缝,如果在通过时坍塌,学校唯一的运输工具——小毛驴就会掉进深沟。于是,刘致中决定先由自己来探路,如果自己能过去,再让毛驴和后边的同志们过。刘致中踏着险路一步步地往前挪,突然土方坍塌了,掉落悬崖的副校长刘致中英勇牺牲GOGO体育。
敌人的“扫荡”结束后,师生们陆续回到学校,刘致中的妻子、工校教员赵岱娥却一直等不回自己的丈夫,她在急切等待中写下一首小诗《念归》:“何事误归期,茫茫无消息。夜深人静时,孤雁霜天啼。”可最后等来的还是丈夫牺牲的噩耗。
太行工业学校是中国成立的第一所军事工业学校,为抗日根据地各兵工厂培养出 400 多名军工管理干部和技术人才,成为新中国军事工业技术传播的摇篮,支援了华北敌后游击战争,继承和发扬了抗大的革命传统GOGO体育。太行工业学校为培养八路军军工人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杨树伟介绍道,现在村里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不多了,所以讲述红色故事的重任就落在他的肩上。他又调查又采访,还买来了许多资料学习。太行工业学校在这里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军工技术人才,他还发现这所学校非常特别,不仅有本科专科,而且还有小学幼儿园,可以说是一个从幼儿园到大学的一贯制学校。当时,由于学员文化基础不同,进行分级教学,文化素质较高的学员,直接进入本科班、专科班学习;文化素质差的学员,在普通科,集中补文化课,待考试合格后升入专科班;还有只读过几天私塾的学员进入预科班,主要学习国文、算术和政治,相当于高小到初中的文化知识,成绩合格后可升入普通科。由于兵工厂的专家、技工都带着妻子、孩子,这些小孩在厂区不仅不能读书识字,还很危险GOGO体育,因此学校就办起了幼儿园。
1942年后,根据地进入极端困难时期,太行工业学校师生积极响应八路军总部号召,开荒80余亩,抢种蔬菜,秋天共收获萝卜、蔓青4万余公斤。为了减轻根据地人民的负担,学校师生吃粮标准也由每人每天一斤半降到14两(16两制)。粮食少了就用野菜和树叶合煮充饥,生活非常艰苦。
太行工业学校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几经变迁,饱经沧桑,薪火相继。建校八十年的光辉历程,在温庄人民兵工第一校的旧址展览中,可以看到,诞生在这个小山村的兵工学校,今天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名牌大学——中北大学,成为著名的兵工七子高校之一。
杨树伟说:“中北大学的前身是太行工业学校,这个大家都知道,可还有一所名校也是在这里诞生的,你们知道是哪一所吗?”接着他介绍道,前段时间又有一所高校在此寻根,这所高校就是河北科技大学。1949年8月,太行工业学校更名为华北兵工职业学校。不久分出职校二部到河北办学,几经变迁发展成河北机电学院。1996年5月,在河北机电学院基础上,合并河北轻化工学院、河北纺织职工大学等组成河北科技大学。
前来参观的人群,怀着敬仰之心,在这里听取了八十年前艰苦地建校、办学故事,仿佛在这旧址上与革命先辈们展开穿越时空的对话,透过历史的缝隙,感受伟大而卓绝的太行精神,激励我们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致知于行,开拓创新,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核!
太行工业学校时期,师生克服重重困难,精心探索,勇于创新,发明“缸塔法”制造硫酸、“闷火法”韧化炮弹弹体、 “坩埚炼铜锌法”炼制枪弹,被称为根据地“三大创造”,堪称我军科技创新“从零到一”的典范。
烽火岁月,历史功勋,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近几年,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他们寻找革命前辈的足迹,体会艰苦创业的不易,把光荣兵工校史世代相传,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如今,温庄村的百姓生活祥和而幸福,当年那段远去的历史,正在成为创造美好未来的不竭动力。
杨树伟指着旁边十余处民居说,这些民居当年都是教职工和学员办公、学习、居住的地方,省市专家多次考察调研确认,都在保护范围之内,中北大学与武乡县文物部门商定,要充分利用革命熔炉的红色资源,进行共建活动和重点开发,把太行工业学校旧址打造成为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成为红色旅游景区,打造成为重现老一辈革命家风采、学习传承先烈们浴血奋战铸就伟大太行精神的新阵地。(郝雪廷、白露)